

【科普】大肠癌科普宣传
什么叫大肠癌,它是我国常见的癌症之一。大肠癌是指发生在结肠或直肠的恶性肿瘤,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。根据肿瘤发生部位不同,大肠癌可分为结肠癌和直肠癌;根据组织学类型不同,可分为腺癌、鳞癌、未分化癌等。大肠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,且呈逐年上升趋势。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,尤其在大城市和地区的50岁以上人群,其发病率更为高发。男性和女性都有患病风险,结肠癌与直肠癌的发病比例大致相等。
一、易患因素:
50岁以上的人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,75-80岁缓慢下降,男女比例约1.26,据统计2016—2021年每10万人中38人患病;
饮食习惯:长期高脂肪、高蛋白饮食者;
家族史:有大肠息肉、大肠癌者;
既往史:患过大肠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者;长期患有慢性结肠炎症者、反复便血者;
二、大肠癌的预防:
定期查体 高危因素的人群,应定期体检,每年做一次便潜血检查和肛门指诊,必要时可行结肠镜检查。如结直肠癌癌前病变如腺瘤、溃疡性结肠炎、血吸虫病者;结直肠癌病史者;腹泻、便秘交替出现者;患癌家族史、家族性息肉病史、遗传性结肠病者;盆腔放疗史者。
合理膳食 尽量少吃油炸、熏制、高脂肪、高蛋白的食物,不吃有可能腐败的水果、蔬菜及食物。预防结直肠癌的重要方法是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,应多吃山芋、红薯、玉米、水果、新鲜蔬菜等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纤维的食物,这些食物在肠道停留时间短,利于肠道毒素的排除。
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:适当增加运动量,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奏,戒烟戒酒,控制体重。
基础疾病管理 积极治疗大肠疾病。
基础临床知识掌握 学会观察排便次数、大便性状、颜色的改变及时健康咨询。
三、临床表现:
结肠癌:主要表现为消耗症状,如贫血、消瘦、乏力、低热等。腹部可能触及包块。早期多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,大便干燥和腹泻交替,便中可能混有暗红色血。晚期可能出现肠梗阻症状,如腹痛、腹胀、停止排便。
直肠癌:早期表现为直肠刺激症状,如大便次数增多、不成形、变细,排便费力。后期可能出现便血,颜色多为暗红色,伴有黏液,甚至黏液血便。若阻塞肠腔,会出现腹痛、腹胀、停止排便和排气。需注意区分直肠癌便血与痔疮出血,后者多为鲜血,量少,通常便后滴血,不与大便混合。
四、大肠癌的治疗:早期结大肠癌的治疗效果非常理想,手术治疗后5年生存率90%以上,而晚期结大肠癌5年生存率则低于50%。